历年排名

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
44 31 24 31 23 27 33

学校概况

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 (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;常称:SOAS)创立于1916年,是欧洲的亚非研究中心之一,其为在校的3000多名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。1917年成立时,命名为东方学院,后来因为增加非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项目,改为现名称。涉及亚洲、非洲、近东和中东的艺术和人文学科、语言和文化和法律和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及研究机构。 位于伦敦市中心区,紧邻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,是英国唯一一所专门研究亚洲、非洲、近东和中东的高等教育机构。同时,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是伦敦大学系统里享有世界知名度的杰出高校,是全世界研究东方以及非洲问题拥有学者最多的机构。课程设置从预科到博士,涵盖了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。其学术专业人员不论在人数还是在学术研究方面都居于世界前列。教职员和学生比为1:12,每位学生都可获得高度的个人督导。亚非学院的校训是"知识就是力量"。亚非学院的研究课题与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口有关,其学生来自世界上110多个国家,海外学生占21%,提供400多门课程。其中一半的学生就读于本科生课程,40%读研究生课程。 在校学生数:5235 国际生占比:50% 伦敦大学建于1836年,是欧洲享有盛名的大学系统(联盟)之一。而隶属于伦敦大学的亚非学院,它的创新和跨学科学习蜚声国际,享有声誉,尤其是国际研究中的研究生课程,主要以学科创新,交叉学科研究和国际研究为优势。 伦敦大学的亚非学院在亚、非洲国际关系、政治经济和东方语言学的研究在全英排名前五,仅次于牛津、剑桥、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。 人类学全英排名第三,仅仅排在剑桥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之后。历史和艺术史第三、政治学第三、神学和宗教研究第三、经济学第四、音乐第五。 2004与2005卫报(THE GARDIAN)英国大学排名第四。

学术实力

2009年荣获英国女王周年奖,以表彰其在亚、非洲政治和中东语言学研究的卓越贡献。此外,学校在音乐、历史、语言学、人类学、宗教学和考古学等专业上受到一致好评,教学质量很受肯定。学生可以在400多门学科中自主做出选择,具有很强的自主性。 国际性是亚非学院显著的特点。学院早期培养了相当数量的外交官、大法官和高阶官员,如今依然是欧洲研究东方以及非洲问题的中心之一,并且是世界上这一学科研究领域中拥有学者最多的一个学院。 而亚非学院的图书馆是全国性的亚洲、非洲资料图书馆,也是世界上此类资料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。这儿的图书开架借阅,因为靠近新建的英国国家图书馆,所以各国的学者也要到这里来顺便看看。一百多万册藏书中以东方学、法律、历史、社会学、东南亚语言方面的书籍最为齐备。其中的中文书库还藏有许多中国古籍珍本和孤本。无论在研究和收藏方面都具相当高的学术价值。

亚非学院优势专业有:中国研究、人类学、东南亚研究、艺术、法学、中东和非洲研究、音乐。 其中,中国研究创办于1960年代的当代中国研究所(Contemporary China Institute)和 1992 年成立的中国研究中心,重点皆放在中国现状的研究上,他们与英国政府相关部门保持联系,出版"当代中国研究丛刊",国际知名的《中国季刊》(China Quarterly)就是他们的重要出版品。 而亚非学院会成为中国学的研究重心,一个因素在于他们拥有相当丰富的中国资料收藏:图书馆的三楼与四楼至少有十七万册的中国图籍,近千种的中文期刊。藏书中,许多是印刷珍品、手稿和重要的档案与地图收藏; 除了中文资料,馆内的藏书超过一百万册,涉及4000种语言。 另外,亚非研究学院里有两个久负盛名的美术馆,其中之一是文莱美术馆(Brunei Gallery),由文莱苏丹慷慨捐资而建,其中有一个展厅专门展出来自亚洲和非洲的艺术作品,这些作品均关于亚非两洲。 Percival David 中国艺术基金会收藏了约1700件中国陶瓷,和一个专门收藏关于中国艺术与文化的书籍的图书馆。 于1999年设立台湾研究中心从事台湾研究。该中心为目前国际上重要的台湾研究机构之一。

地理位置

亚非学院主校区位于伦敦中心的Russell Square,辅校区位于伦敦市中心、King Cross Station东边的新校区Vernon Square in Islington。所有校区与主要学生设施都离得很近,主要学术活动均位于伦敦市中心校园内。学校中心建筑除了教学楼、办公楼外,亦自建有图书馆、艺廊(Brunei Gallery)和教学住宿,且因毗邻其他所有伦敦大学(UoL)同盟学校,可共享生活、教学资源。 伦敦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国际性都市,不同种族、宗教、不同肤色的人在这里和睦相处。在伦敦能听到和正在被使用的大约有一百多种语言,这种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交融,在艺术与商业、宗教与饮食等方面都有反映。学校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学生方便前往西城参加文化活动,并且毗邻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,被定义为欧洲研究东方和非洲的中心。学院图书馆收藏全世界最丰富的亚洲和非洲研究资料。这里还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任教的地方。青年老舍也在这儿度过了五年的教学生涯,并由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。

院系设置

亚非学院的各系别共划分为三个院:法律与社会科学院(法律、经济学、政治学、发展研究、管理与金融研究);文科与人文学科院(历史、人类学与社会学、宗教研究、音乐、艺术与考古学);和语言与文化学院(非洲、中国与中亚、日本与朝鲜、语言学、近东与中东、南亚、东南亚)。学院开设了一系列的本科、研究生和研究式课程,学位由伦敦大学颁发。亚非研究学院是一所独特的学院。它约有3700名学生在学院学习,30%是国际学生,还有1000名学生在世界各地学习远程教育课程。伦敦大亚非学院是在欧洲建立的专门从事东方和非洲文化、艺术、交流等课题研究的中心。学院设文、法、音乐(人种音乐学)、地理、经济学和政治学五个学部, 13个系。它们是:印度学和南亚近代语言及文学;东南亚和岛屿语言及文化;近代和中东语言及文化;非洲语言及文化;语音学和语言学;历史;法律;人类学和社会学;经济学;政治学;地理;艺术和考古。6个区域研究中心:南亚研究;东南亚研究;近东和中东研究;非洲研究;当代中国研究所;日本研究中心;韩国研究中心。还有音乐研究中心、宗教和哲学研究中心。